業界呼吁出臺中試審批政策
最近,山東多地化工企業和科研機構反映,由于相關審批和監管政策不明晰,他們在化工中試環節遭遇嚴重阻礙,有的受到了所在地區環保和安監部門的處罰,致使項目中試陷入停擺。業內專家呼吁,政府應避免“以拒代管”,明確中試審批及管理規定,別讓企業的創新卡在中試環節。
近年來,隨著化工企業科技創新意識的不斷增強,部分具有科研優勢的企業開始自行研發和試驗化工技術。但國家對化工中試環節管理沒有明確規定,目前多數地方的中試裝置按化工項目建設流程審批,但進區入園、投資規模、畝產效益等相關規定,并不適用于中試裝置。而現行《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監督管理辦法》也沒有提及中試裝置,企業中試無法辦理安全許可手續,導致源頭安全監管處于盲區。
淄博一家化工企業的技術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,目前他正在為中試裝置是否辦理“三同時”手續而四處咨詢!拔宜阉髁艘幌拢瑳]有查到相關規定和標準,只看到浙江省2008年出了一個文件,而且也不知道是否廢止了!边@位負責人說。
“因為不知道哪些部門負責審批,我們近幾年的科研成果都無法進行中試。”山東成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國華表示,他們先后咨詢過化工專項行動辦、科技、經信、發改、安監、環保等部門,都表示政策尚不明確。但是不去審批,中試就成了違規建設項目,要受到安全環保部門的相關處罰,所以進退兩難。
山東省綠色化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周倜也表示,最近一段時期,不斷有聯盟成員反映,因開展化工中試遭到了當地環保和安監部門的處罰。
還有企業負責人抱怨說,現在每個管理部門都不希望自己管轄范圍內出任何問題,因此就出現了“以拒代管”的局面。但是,“以拒代管”表面上避免了監管風險,實際上則損傷了企業的創新熱情,影響了化工行業的長遠發展。
據了解,有的企業走不通審批這條路,就采取直接引進國外項目的方式;有些企業會違反相關規定跳過中試直接進入產業化,但會帶來各種風險。有專家表示,科技成果經過中試,產業化的成功率可達80%,而沒有經過中試的科研成果只有30%能轉化,不僅產品質量無法保障,安全環保隱患也不可控。
山東省化工研究院院長馮迎春談到,隨著近幾年政府對環保及安全生產的高度重視,加上中試風險比較高,這一領域的管理被提上日程。今年3月,山東桓臺縣應急管理局印發《化工中試項目環節安全管理(試行)規定》,對中試領域的政策空白進行了探索。不過,省級層面的指導政策還沒有出臺。
周倜建議,相關主管部門應盡快出臺中試環節審批政策,使這一“卡脖子”問題得到徹底解決。